search
Toggle main menu visibility
大崗國中
學校介紹
行政組織
教師專區
學生園地
家長會
各項訊息
崗中榮譽榜
資訊中心
English
:::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使用 桃園市 OpenID 快速登入
:::
友站消息一覽
All RSS
桃園市立大崗國中-升學訊息公佈欄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桃園市立大崗國中-防疫專區
桃園市立大崗國中-升學訊息公佈欄
2025-06-15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114學年度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 3+2新五專招生公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114學年度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 3+2新五專招生公告詳如附件
2025-06-13
放棄免試入學切結書
各項升學管道若已錄取並完成報到者,請下載切結書,資料填寫並簽名後,於6/20(五)前送回教務處註冊組完成退費作業
2025-04-30
114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桃連區實用技能學程分發招生簡章
114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桃連區實用技能學程分發招生簡章如附件
2025-04-30
114學年度桃連區國民中學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簡章
114學年度桃連區國民中學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簡章如附件
2025-03-28
113學年度免試入學適性宣導簡報
113學年度免試入學適性宣導簡報詳如附件
2025-02-06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簡章(全國)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簡章(全國)
2025-01-21
114年各類升學簡章
114年各類升學簡章詳如附件
2025-01-05
114學年度藝才班招生簡章
114學年度藝才班招生簡章美術班、音樂班、舞蹈班、戲劇班,詳如附件
2024-09-22
轉知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114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期程表。
轉知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114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期程表。如附件,有興趣者可自行報名前往參加。
2024-07-04
樹林高中113學年度原住民專班第二次招生簡章
樹林高中113學年度原住民專班第二次招生簡章詳如附件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5-07-08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疾管署已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呼籲家有孕婦及嬰幼兒之民眾應持續落實個人及環境衛生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8)日表示,上週無新增腸病毒重症或死亡病例,上週二公布之北部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經型別檢驗已確定感染伊科病毒11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27週(6月29日至7月5日)門急診就診計6,772人次,與前一週(6,877人次)相當。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今年累計仍為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6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8例及克沙奇B5型1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另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仍為6例,其中5例死亡個案,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說明,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經綜整國內外文獻,並邀集專家廣泛討論及參考專業醫學會建議,已完成「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修訂並於7月2日函文週知,本次修訂重點包含(1)宣導孕婦在生產前應加強防護措施,避免產前感染。(2)詢問母親分娩前14天及同住家人(含幼兒)是否出現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以及早進行新生兒處置。(3)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等,並納入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4)針對新生兒、未滿三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等)之嬰兒,授乳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該處置建議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查詢,疾管署將持續蒐集最新國內外文獻及實證研究資料,適時調整建議內容。
疾管署提醒,目前社區監測檢出腸病毒型別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近期仍呈上升趨勢,提醒準媽媽於生產前後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並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落實個人與環境衛生,另適逢暑假期間,教托育機構、暑期班、夏令營、兒童遊樂場所等工作人員與家長,應加強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幼童常接觸之物品表面,避免帶幼童進出人潮擁擠之室內場所,並務必教導幼童落實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有症狀,應避免接觸孕婦及新生兒,以確保自身及周遭親友的健康。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初期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帶往就醫。另外,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7-08
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再升級!疾管署推「匿名聊聊」與「年輕族群免費梅毒篩檢」服務,健康安心不用猜!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8)日表示,國內愛滋病毒感染及淋病疫情呈下降趨勢,但年輕族群(13-24歲)梅毒疫情持續上升,為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知能,疾管署自今年7月1日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委託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提供民眾一對一且個人化匿名諮詢服務,為大家的性事重重進行解惑!除既有的免費愛滋匿名篩檢服務外,這13家醫院也針對學生或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30分鐘內就有梅毒檢驗結果;若初步篩檢愛滋或梅毒陽性,亦補助民眾當次就醫免部分負擔及掛號費,以及早確診及早治療,避免因未及時診斷治療,導致可能的嚴重併發症。
疾管署統計,今年1-6月全國性傳染病疫情顯示:愛滋病毒感染和淋病通報新增數分別為438例和3,048例,較去年同期(508例和3,754例)分別下降14%和19%,均已呈現下降趨勢;但梅毒疫情則上下波動,今年1-6月梅毒新增4,912例,較去年同期(4,635例)上升6%,且進一步分析13-24歲為近年來唯一持續上升的年齡層,2024年13-24歲梅毒通報數為1,773例,較2023年(1,490例)上升19%,已連續4年上升,2025年1-6月13-24歲族群梅毒956例,仍較去年同期(844例)上升13%。
疾管署說明,面對Z世代日益增長的性傳染病匿名諮詢需求,此次推出的「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電話專線、E-mail或LINE@等多元管道進行一對一的專屬服務,所有對話內容將嚴格保密,確保個人隱私。諮詢內容涵蓋性傳染病預防、症狀、治療等各面向,並提供就醫資源轉介(如匿名篩檢及性健康友善院所等),服務由全台13家合作醫院共同提供,確保民眾能獲得私密且專業的資訊,更多資訊請到疾管署性傳染病匿名諮詢與篩檢專區 (https://gov.tw/22y)。
疾管署指出,透過衛生福利部(疾管署及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暨所屬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等單位共同成立的「青少年性教育(性健康及性病防治)聯繫平台」,提供年輕族群更全面的性健康支持,同時亦整合各單位製作之性傳染病防治相關衛教素材,建立「性傳染病衛教資源」專區( https://gov.tw/5nq),提供多元衛教宣導素材(含圖卡、影片、簡報、手冊、單張等),歡迎各級學校、公衛或醫療院所、民間團體及民眾,透過此專區下載運用,共同提升民眾的防治知能。
疾管署提醒,只要有性行為都要落實安全性行為,有不安全性行為要定期篩檢,保護自身與伴侶的健康,攜手共同提升國人性健康意識,打造健康的社會。
2025-07-07
丹娜絲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提醒民眾颱風過後請落實防疫措施,預防各種傳染病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丹娜絲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可能導致多地出現積水或淹水情況,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導致感染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尤其去年強颱凱米襲臺後1個月共計69例類鼻疽案例確診(其中13例死亡),去年全年累計本土類鼻疽119例(其中24例死亡),均創歷年紀錄,並以高雄市、臺南市、臺中市最多,籲請民眾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並留意飲食衛生,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
一、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
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若有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此外,南高屏民眾需特別注意「二溝」:屋簷排水槽(俗稱天溝)、屋後防火巷水溝(俗稱屋後溝),容易成為埃及斑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
二、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類鼻疽、鉤端螺旋體及破傷風
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因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且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並呼籲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破傷風等傳染病。
三、注意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預防腸道傳染病
風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限/停水地區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給水有混濁、異色及異味時,請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限/停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
疾管署持續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通力合作,監視災後傳染病情形,提醒民眾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如有傳染病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7-02
國內新增1例菲律賓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疾管署提升菲律賓瘧疾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民眾赴瘧疾流行地區前請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於當地做好防蚊措施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30多歲外國籍男性,今(2025)年6月上旬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自述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且於當地進行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曾被蚊子叮咬。6月19日入境臺灣前即出現頭痛、發燒、茶色尿、肌肉痛、嗜睡等症狀,6月25日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6月27日因呼吸困難、頭暈、少尿再次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認為諾氏瘧原蟲感染,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由衛生單位持續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
疾管署表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諾氏瘧;其中諾氏瘧是流行於東南亞長尾獼猴和豬尾獼猴的瘧疾,由諾氏瘧原蟲引起,透過當地的瘧蚊傳播,2004年以來東南亞國家報告人類感染諾氏瘧原蟲案例逐漸增多,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越南、緬甸、印尼均有。大多數人感染瘧疾後,可能於7-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7月1日已累計12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分別為肯亞3例、獅子山及索羅門群島各2例、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貝南、菲律賓及中非多國各1例,其中感染惡性瘧10例,感染間日瘧及諾氏瘧各1例。國內已20年未曾檢出境外移入諾氏瘧,前次檢出為2005年之60多歲本國籍男性,亦是於菲律賓巴拉望島從事生態旅遊時遭蚊子叮咬,返臺後發病確診,為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諾氏瘧。今日公布個案為歷年來第2例境外移入諾氏瘧。
疾管署說明,全球瘧疾疫情持續,近95%病例分布於非洲,其中衣索比亞疫情嚴峻;亞洲印度今年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韓國今年病例數則低於去年同期,菲律賓疫情主要分布於巴拉望省,該省去年病例數明顯上升,累計近9,000例病例,今年疫情仍持續,本署已提升菲律賓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所有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之民眾,皆應採取防蚊措施以預防瘧疾感染,包括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防蚊液;而瘧疾重症高風險者,或計畫停留於當地叢林地區者,建議於行前至少一個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除提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外;旅遊期間請落實防蚊措施;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相關資訊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7-01
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籲請家長和新生兒醫療照護機構提高警覺,注意腸病毒防範措施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男嬰,出生後第4天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及發紺情形,隔日出現心搏過緩及呼吸困難症狀,收住加護病房治療,並接續出現心肌炎、肝炎、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等新生兒敗血症徵候,於發病後第3天死亡,經通報檢驗確認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感染型別檢驗中。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26週(6月22日至6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6,696人次,較前一週(6,892人次)略降2.8%。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持續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通報重症病例,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今年已累計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6例死亡),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6例 (含5例死亡),分別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5例及腸病毒分型檢驗中1例。
疾管署說明,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114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6月17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全國共有89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腸病毒重症不漏接,衛生局持續辦理托嬰中心和產後護理之家感控查核,今年共辦理489家托嬰中心和56家產後護理之家感管查核,分別佔所有機構數的28%和22%,目前已完成查核之414家托嬰中心和40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疾管署也已於6月24日發函要求全國1,720家托嬰中心和255家產後護理之家於7月15日前完成腸病毒防疫自我查檢,並由地方政府稽核查檢結果,倘有不符合項目,須追蹤機構於1週內完成改善。
疾管署已於官網成立「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提供孕產婦和家中有新生兒的注意事項、衛教資源、感染管制指引、常見問答等,供民眾查詢。疾管署再度呼籲以下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防疫措施:
1.如您家中有新生兒,建議:
- 儘量謝絕訪客,也儘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
- 儘量避免讓新生兒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
- 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新生兒。
- 家人工作或外出後返家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新生兒前,務必以肥皂正確洗手。
- 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清消嬰兒的玩具和生活用品。
- 新生兒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進食下降等症狀,應儘速送醫。
2.如您本身是或家中有快到預產期的孕婦,建議:
- 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 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孕婦。
- 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有症狀的人士。
-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環境清潔。
2025-07-01
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病例,提醒民眾落實防蚊措施,依時程攜帶幼兒接種疫苗
疾病管制署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位於臺中市南屯區、彰化縣花壇鄉、雲林縣北港鎮、屏東縣崁頂鄉及屏東縣高樹鄉,為3男2女,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9日至6月23日,症狀包括發燒、嘔吐、頸部僵硬、意識障礙、頭痛、頭暈等,經就醫通報採檢確診日本腦炎。個案目前均住院治療中,同住者皆無疑似症狀。經衛生單位調查,5例個案居住地附近均有豬舍、水稻田或鴿舍等高風險場域,為降低疫情風險,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周邊高風險場域懸掛誘蚊燈,提醒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同時加強民眾衛教宣導及適齡幼童預防接種等防治措施。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5)年截至6月30日,累計6例確定病例,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2021至2024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4、7、12及15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疾管署表示,國內正值日本腦炎流行季節,臺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日本腦炎致死率可達20-30%,並有30-50%存活病例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疾管署提醒,民眾至前述易孳生病媒蚊之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民眾應按時攜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措施,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7-01
近期國內百日咳疫情上升,病例數創10年新高,提醒家長按時攜帶孩童接種疫苗,民眾如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日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及3起家庭群聚)。其中家庭延伸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北部10多歲青少年,於5月下旬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因症狀未改善多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6月中旬確診,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共匡列145名密切接觸者,皆已進行健康監測或預防性投藥,其中家庭接觸者4名及同校密切接觸者4名經採檢後確診,全案累計9例,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0日。另3起家庭群聚案件,分別為中部2例、北部3例及南部2例,衛生單位均已匡列接觸者及採取相關防治措施,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5日、7月16日及7月24日。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5)年截至6月30日,累計35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7起家庭群聚及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皆為本土病例,年齡以11-18歲共13例(占37%)為多,其次為6個月(含)以下嬰兒8例(占23%),今年病例數自5月起呈上升趨勢,且累計病例數為近10年(2016年以來)同期最高。日本百日咳疫情亦嚴峻,今年累計逾3萬例,已超過去(2024)年全年病例數7倍,為2018年以來新高,其中近6成為青少年。
疾管署說明,百日咳的發病年齡高峰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和11-18歲的青少年,這是因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尚未獲得足夠的疫苗保護力,而11-18歲的青少年疫苗保護力逐漸減弱的緣故。6個月以下嬰兒染百日咳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罹患百日咳致死率約1-3%,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症狀相對輕微,卻是傳染百日咳給嬰兒最主要的傳染源。
此外,百日咳在青少年的臨床表現與嬰幼兒不相同,青少年的百日咳症狀比較輕微,如有咳嗽超過一週,尤其是陣發性咳嗽,或是伴隨有咳到吐、咳到有哮吼聲,一定要將百日咳列入鑑別診斷。
疾管署強調,國內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共5劑:出生滿2、4、6、18個月各1劑五合一疫苗,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追加1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呼籲家長帶嬰幼兒按時接種。國內ACIP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亦建議11-18歲青少年自費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除保護青少年避免感染百日咳外,也進而避免他們傳染疾病給同儕及嬰兒。更多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7-01
國內上週新增4例本土M痘病例,暑期為M痘流行高峰期,籲請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應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日公布國內上週(6/24-6/30)新增4例M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本土病例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3例及南部1例,發病日介於6月17日至6月2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行為,其中3例未曾接種過M痘疫苗。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6月30日累計確診468例病例(437例本土及31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計16例(13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可見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另我國持續監測M痘病例之病毒型別,仍以clade IIb為流行型別,目前未有clade I型之境外或本土病例。
全球M痘疫情持續,今年6月單月新增約7,800餘例病例為近2年高點,自今年初截至6月27日已累計約2萬9,400餘例病例,主要發生在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包括中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香港、新加坡等持續報告零星疫情。今年3例境外移入M痘病例均來自亞洲,包括中國、香港及泰國各1例。
疾管署統計,截至6月30日已有99,260人接種至少1劑M痘疫苗,其中完成2劑疫苗接種68,193人,惟仍有約31,067人(佔31%)僅接種第一劑疫苗,暑期為國內M痘流行高峰期,提醒尚未接種第2劑疫苗者應儘速完成,以達完整保護力。該署指出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儘速接種。目前全國共27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公費M痘疫苗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M痘專區/M痘疫苗/M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另「不符合公費」M痘疫苗接種資格,「經醫師評估」確有暴露風險者,可至全國8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自費接種M痘疫苗,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國際旅遊與健康/旅遊醫學門診項下查詢。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25-06-27
因應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及國際間疫苗接種建議調整,今年秋冬新冠疫苗將以LP.8.1疫苗為優先選擇並儲備不同製程之JN.1疫苗,並自10月1日起,調整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孕婦、滿6個月以上未滿6歲幼兒及相關高風險族群等共10類接種對象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因應今(2025)年秋冬防疫需求及新冠病毒變異快速,依據近期監測資料,全球多數國家主要流行變異株為LP.8.1,國內目前雖以NB.1.8.1為主,但LP.8.1已有增加趨勢,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盟、美國於5月公布之建議,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6月12日會議決議,今年秋冬新冠疫苗「以LP.8.1疫苗為優先選擇,並儲備不同製程之JN.1疫苗以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
另考量國際間新冠疫苗接種建議從「普遍接種策略」轉為「風險族群導向策略」,以年長者或有重症高風險因子者為主要接種建議對象,ACIP當次會議亦決議調整今年秋冬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以下10類對象:
一、 65歲以上長者。
二、 55-64歲原住民。
三、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四、 孕婦。
五、 6個月以上高風險對象,包含符合流感疫苗高風險對象條件(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結核病、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患者。
六、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七、 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八、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九、 滿6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幼兒。
十、 50-64歲無高風險成人。
疾管署說明,今年秋冬公費新冠疫苗已依上述ACIP建議預計採購307萬劑,包括莫德納LP.8.1疫苗約277萬劑和Novavax JN.1疫苗30萬劑,將延續「左流右新」共同接種策略,規劃自今年10月1日起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其中除50-64歲無高風險成人於第2階段(今年11月1日起)開打,其餘對象皆於第1階段開打,以促進共同接種,提升接種率,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發生風險。至於目前使用的莫德納JN.1疫苗將持續提供滿6個月以上全民接種至9月30日(屆效日)止,請民眾踴躍接種。
2025-06-24
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創近18年同期新高,籲請民眾赴流行地區落實防蚊措施,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4)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及外國籍30多歲女性,感染地均為印尼,均因入境時有發燒等不適症狀,經機場檢疫站攔檢及採檢送驗後確診。衛生單位已針對前述個案住處完成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
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6月23日累計13例屈公病案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18年)同期最高(2008-2024年同期介於0-9例),感染國家以印尼(11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移入。另全球今年迄今累計逾25萬例病例及80例死亡,以美洲疫情最為嚴峻,其中,以巴西逾17萬例為多;亞洲印度逾3萬例病例,印尼部分地區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斯里蘭卡亦爆發疫情;法屬留尼旺島疫情趨緩,惟病例數已逾5萬例。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傳播,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疾管署呼籲,預防屈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疾管署亦提醒計畫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應主動聯繫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有關屈公病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桃園市立大崗國中-防疫專區
2025-06-15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114學年度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 3+2新五專招生公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114學年度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 3+2新五專招生公告詳如附件
2025-06-13
放棄免試入學切結書
各項升學管道若已錄取並完成報到者,請下載切結書,資料填寫並簽名後,於6/20(五)前送回教務處註冊組完成退費作業
2025-04-30
114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桃連區實用技能學程分發招生簡章
114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桃連區實用技能學程分發招生簡章如附件
2025-04-30
114學年度桃連區國民中學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簡章
114學年度桃連區國民中學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簡章如附件
2025-03-28
113學年度免試入學適性宣導簡報
113學年度免試入學適性宣導簡報詳如附件
2025-02-06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簡章(全國)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簡章(全國)
2025-01-21
114年各類升學簡章
114年各類升學簡章詳如附件
2025-01-05
114學年度藝才班招生簡章
114學年度藝才班招生簡章美術班、音樂班、舞蹈班、戲劇班,詳如附件
2024-09-22
轉知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114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期程表。
轉知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114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期程表。如附件,有興趣者可自行報名前往參加。
2024-07-04
樹林高中113學年度原住民專班第二次招生簡章
樹林高中113學年度原住民專班第二次招生簡章詳如附件
:::